查看原文
其他

厦门首个!落户下潭尾红树林公园!

厦门日报社 / 厦门日报 2022-05-16


好消息


全省最大的人工重构红树林

——下潭尾红树林公园

将建设厦门首个

以“蓝碳”为主题的教育基地



厦门市海洋发展局

(以下简称“市海洋局”)

昨日召开新闻发布会

介绍了园未来定位初步规划










什么是“蓝碳”?

“蓝碳”概念最早来自联合国2009年出版的《蓝碳报告》,是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









主题馆里将有些什么?


作为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碳中和项目,我市通过下潭尾种植红树林的方式实现大型国际会议“零碳排放”,目前红树林面积达85公顷。这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史上是首次,在厦门也是首次,因此,该公园成为国内外大型会议碳中和林的示范样板。


在下潭尾红树林公园,昔日杂乱的淤泥滩地不再,已修复成郁郁葱葱的“海上森林”。


根据目前的初步规划

下潭尾的蓝碳主题馆

科普研学、趣味互动、科技创新为项目特色

馆内将布置VR固碳过程展示厅、

蓝碳循环动静态数字沙盘、

海洋生物景观箱、

物理泵固碳过程沉浸式光影互动展厅

用于演绎蓝碳碳汇过程



“我们将利用实景观赏、景观箱观摩与VR技术观看海洋固碳等多种研学模式,传播海洋碳汇科学知识,展示金砖会议碳中和林碳汇情况。”市海洋局一级调研员池信才说。



据悉,下潭尾红树林公园现在已初步建成海洋生物引育种中心、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两个技术支撑载体,为更好保护、恢复或重建、合理利用红树林湿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未来还将有哪些变化发展?


通过多年不断的人工增殖放流

下潭尾湿地已构建

良性的红树林生态系统


上个月下潭尾红树林公园再添新荣誉,入选“全国海岸带生态和防灾协同增效典型案例”


在去年及今年厦门国际海洋周期间,联合国秘书长海洋事务特使彼得·汤姆森更是不断向全世界赞美厦门红树林修复成效


下潭尾红树林生物量提高3.6倍

潮水涨上来时,淹没红树林枝干,只露树冠,红树林宛如海上“绿岛”;潮水退却时,栖息于红树林内种类繁多的鱼、虾、蟹、贝、浮游生物及鸟类纷纷“登台唱戏”。红树林是生物多样性的天堂。


据来自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科研团队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下潭尾的红树林长势良好,底栖生物的多样性凸显,其中贝类和虾蟹类的物种数提高2.4倍、生物量提高3.6倍、个体数提高3.3倍,还吸引了白鹭等多种鸟类到红树林栖息、滩涂上觅食,形成良性的生物生态链。


市海洋局透露下一步将完善增殖放流设施设备建设集增殖放流活动、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市民观光及科普宣传于一体的增殖放流基地为我市海洋增殖放流提供规范和便利的场所

市海洋局将设置暂养设施,提高放流生物成活率,同时按照农业农村部的增殖放流规范,对放流品种进行鉴定把关、质量评估,常态化引导社会放流活动,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此外,市海洋局将在下潭尾红树林公园开展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提高市民的生态保护认识和科学放流的知识水平,并争取将其建设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的增殖放流示范基地。


池信才透露

市海洋局还将与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合作

在下潭尾红树林公园打造

海上休闲运动中心

集帆船运动人才培养、培训、赛事、

研学和运动休闲为一体

探索帆船产业的融合发展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吴晓菁 摄影:王协云 黄嵘

编辑:曾欣悦 值班主编:林燕贞

厦门日报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重要提醒!若发现这些“不速之客”,快报告!

本土新增“75+6”,在这6个地方!

今起试行!厦门首条!


厦门日报社微信矩阵


扫描二维码下载

厦门日报社App“潮前智媒

轻松玩转黑科技

一键get最潮新闻&服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